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的今天:民盟成立

群言杂志 2022-07-27
       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重庆秘密成立。75年来,一代又一代民盟人传薪续火,秉承爱国奉献、追求真理、修身明志、自尊自强的优良传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和智慧。为了纪念今天这个日子,我们特撷取了盟史中关于民盟成立的记载,并编选了几篇首发于《群言》的忆旧文章与大家共享。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被迫接受中共提出的“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先后于1937年8月和1938年7月成立和召开了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坚持一党专政,消灭异己,各党派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和各小党派的参政员联合提出要求政府明令保障抗日党派之合法权利、结束党治、改革政治的提案,最终使参政会作出了“定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和“全国人民除汉奸外,在法律上其政治地位一律平等”等决议,民主势力取得重大胜利。       各党派领导人和社会贤达认识到,没有联合,就不可能在中国真正实行民主宪政,坚持团结抗日。因此,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领导人如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沈钧儒及社会贤达张澜等,开始酝酿成立国共两党以外的联合政治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39年11月23日,统一建国同志会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信约》和《统一建国同志会简章》,主张实施宪政、反对内战等,选举黄炎培、张澜、章伯钧、左舜生、梁漱溟为常务干事,公推黄炎培为主席。蒋介石审查了《信约》、《简章》和名单,以不能成立正式政党为条件,允许统一建国同志会取得合法活动的权利。       统一建国同志会仅有几十名会员,多是参政员。其宗旨为集合各方热心国是之上层人士,共同探讨国事政策,以求意见之统一,促成行动之团结。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成立密切了国共之外的抗日党派和主张抗日的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在组织上实现了各党派的初步联合,为后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打下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按照后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光明报》社论的说法,统一建国同志会是民盟的前身。


       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初期活动主要是推进民主宪政运动。但国民党顽固派很快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同时对抗日党派和主张抗日的无党派人士实行高压政策,扼杀民主宪政运动。1940年12月24日,重庆报纸公布了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单,总名额由上届200人增加至240人,但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沈钧儒、章伯钧等均被排除在外。民主人士对国民党深感失望。
       1940年12月下旬,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张君劢等在重庆多次秘密集会,讨论时局,酝酿联合。       24日当日,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不期”在张君劢家聚会。梁漱溟语:“彼此感慨同深,遂发同盟之论。四人自晨至暮,议论整日,多所决定。”第二天以及27日,又接着谈(增加了黄炎培约来的冷遹、江问渔二人),并确认梁所作谈话记录。1940年12月,几人多次商议,梁漱溟又受委托找章伯钧和张澜,邀请加入,共同发起。几人约定来年二月改组统一建国同志会,命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根据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经验,在蒋管区内受钳制难有独立性,说话没有力量,所以决定成立时先保密,在海外建立言论机关再揭晓。救国会一派如沈钧儒、邹韬奋比较接近共产党,为减少国民党找麻烦,“过一段时间再加入为好”。并约定来年二月再聚重庆参加参政会时,商定主张纲领、组织章程并推定负责人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民主人士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各党派“深感为民主与反内战而团结之必要”,加快联合和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2月24日,黄炎培、张澜向周恩来、董必武转达了意图、进展,得到二人支持后,25日召开发起人会议,与沈钧儒达成默契,救国会暂不参加,以突出“第三者”中立形象。2月25日至3月13日,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张君劢、章伯钧、张澜、罗隆基、李璜等人,多次秘密召开筹备会议,推定梁漱溟、左舜生、罗隆基起草政治纲领和宣言,章伯钧、李璜、罗隆基起草组织规程,并酝酿领导人选,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作准备。       1941年3月19日下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民主人士鲜特生私邸)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是各党派推荐和协商产生的中央执行委员共13人,他们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黄炎培、江问渔、冷遹,乡村建设协会的梁漱溟,中国青年党的左舜生、李璜、林可玑、杨赓陶,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的张君劢、罗隆基(蒋匀田代),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的章伯钧、丘哲,以及无党派的社会贤达张澜。会议推选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5人为中央常务委员,黄炎培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左舜生为总书记,章伯钧为组织部长,罗隆基为宣传部长。同年10月,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由张澜接任。       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民盟成立时救国会虽不在其中,但从史料看是有沟通谅解和配合的。根据梁漱溟的回忆,梁漱溟一到香港即访晤邹韬奋,显然邹韬奋已得到内部通知。创办《光明报》时,多得救国会同人之助。因此虽然表面上他们未参加,却仍是协同着工作的。)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教育、文化、科技是民盟界别的特色和优势。截至2015年底,全国盟员总数达27万人,其中教育界盟员占一半以上,高级职称盟员占42%,院士52名(其中,吴征镒、徐光宪、谷超豪、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校校院长182名,处级以上从政干部1400多名。省级组织30个,市级组织316个,县级组织 96个。盟员中各级人大代表3000余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60余人,各级政协委员1.6万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130余人。

   


以上内容来自民盟中央微信公众号,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